“1951年5月24日晚上十点,中南海怀仁堂里,毛主席举着一张旧地图笑着问:‘阿沛同志,这条线是不是还得往西挪一点?’”白炽灯下,纸面泛着微黄,阿沛·阿旺晋美双手合十,沉吟数秒后给出肯定答复。就这样10倍杠杆炒股平台,西康与西藏的分界重新落在了金沙江——一句看似随意的询问,为西藏和平解放划下最后的注脚。
那顿庆功宴,菜色并不奢华:酥油茶、糌粑、北京烤鸭摆在同一张圆桌,气氛却分外热烈。周恩来端起茶碗说,“阿沛同志,你们走了二十多天路,我们欠你们一声辛苦。”此时,协议已签,枪声止歇,北京与拉萨之间的距离,比历史上任何时刻都短。
阿沛在宴会上显得格外镇定,这份从容源于他早年的见识。1910年代,阿沛出生于门巴贵族家庭,身边却是成群的农奴孩子。少年时,他常偷偷帮这些伙伴抄写经文、分发馍饼。家教严格,他先学文法,再习佛理,老师反复提醒:“学识若不能救人,只算半成。”这种教育,让他对农奴制度的弊端看得透彻,也让他后来敢在噶厦会议上提出“西藏自古属中国”的逆耳之言。
1949年秋,解放军在川西集结,拉萨会议陷入胶着。几位保守贵族抬出“独立”老调,甚至盯上了国外势力。阿沛却摆出一张地图,指着滇藏线说:“堵得住这条路吗?堵不住。那就别让百姓再背枪杆子的债。”一句话,让部分中下级官员转而支持和谈。只是噶厦层层推诿,迟迟不给答复。
僵局拖到了1950年春。中央第四封电报仍然用了“恳切”二字,边防部队却已调头沿金沙江两翼展开。阿沛被任命为昌都总管时,许多人以为他会督战;没想到,他刚到江边就解散了临时征来的民兵,还给噶厦写急信:“再拉壮丁,田里就没人插秧了。”此举虽冒险,却换来昌都百姓的拥护。
10月的昌都战役,解放军三天拿下主阵地,藏军溃退。阿沛一边护送败兵返乡,一边派人议和。他对18军副政委王其美说,“再打下去,全藏人都要上山。”王其美点头,两人草签临时停战协议。翌月,他与40余名地方官员联名上书,请噶厦派代表赴京。同一时间,朝鲜战场上传来中国人民志愿军重创美军的消息,这股震动,让拉萨的顽固派松了口。
代表团从拉萨出发,翻山越岭,经康定、重庆一路北上。4月初在山城,阿沛第一次见到邓小平。邓小平没有空谈哲理,只把和平解放的底牌摆在桌面:民族区域自治、宗教信仰自由、原有官职照保留——这番坦诚让阿沛暗自松气。4月22日,火车抵达北京,朱德和周恩来亲自迎站。北京城的黄沙刚落,红旗就迎风招展,气氛让初来乍到的藏族官员直呼“像节日”。
5月1日上午,代表团登上天安门城楼。礼炮轰鸣时,阿沛递上一条洁白哈达。毛主席握住他的手:“一家人,把事情办妥当。”接下来的22天,谈判紧锣密鼓。彼此有分歧,但都守底线:统一。23日晚,双方在北京饭店正式签署《和平解放西藏办法十七条》,协议墨迹方干,毛主席就向秘书叮嘱:要在全国电台全文播发。
然而现实问题紧跟着浮出水面。进藏部队与新来的干部迅速增加,粮食缺口却越来越大,一些奸商大肆囤粮。1951年11月,拉萨米价翻了三番。危急关口,阿沛打开自家粮仓,28万斤青稞面划给军队,随后号召周边贵族“有多少给多少”。此举立竿见影,物价迅速回落。毛主席特意发电嘉奖:“不谋私利,深合大众之心。”
1952年冬,西藏军区正式成立,阿沛被任命为第一副司令员。他虽熟悉经卷,却第一次摸系统地图,研究公路走向、仓库选址。有人笑他是“半路出家的参谋长”,他自嘲:“半路才走得快,先抛掉包袱。”一年后,青藏公路打通,第一支汽车队进拉萨,他站在柳梧大桥南端,看车灯像星河倾泻,说话都有点哽咽。
1954年,他与达赖、班禅一同参加第一届全国人大。大会期间,毛主席三次找他们座谈,主题始终是“发展”。阿沛私下记下毛主席一句原话:“守着旧西藏,谁都没出路。”这句话他后来逢人就讲。
1959年春,拉萨爆发武装叛乱。阿沛连写多封亲笔信劝达赖止步,却终究无力回天。3月17日夜,达赖仓皇越境。阿沛得知消息,一夜无眠。4月在北京,他向毛主席汇报平叛经过。毛主席沉声说:“叛乱已经发生,不要怕,人民还是要过日子的。”随后,中央宣布由自治区筹委会接管地方政权,阿沛担任副主任兼秘书长,改革大幕真正拉开。
此后十几年,他奔走在拉萨、日喀则、那曲的土路上,最常做的事便是调解土地、牲畜归属。有人抱怨改革太慢,他反问:“几百年旧账,一把火能烧净?”1986年,毛主席逝世十周年,他写下一篇回忆文章:“若无当年那张地图的指尖一划,西藏今天或许还是另一番光景。”
1976年9月9日清晨,听闻毛主席离世的电台播报,阿沛沉默良久,只说了一句:“我们得把事情继续办下去。”此后四十年,他几乎每年都要回到故乡林芝,走村访户,看合作医疗、看寄宿学校。他常带着一本旧笔记本,扉页写着毛主席在1951年的那句嘱托:“一家人,家里的事商量着办。”
2017年,西藏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关口。那一年冬天,林芝通了高等级公路,媒体采访阿沛的家人,问他最大的遗愿是什么。亲属答:“他想再看看金沙江,因为那里画下了一条线,也搭起了一座桥。”若说评价,新华社讣告里有一句:“伟大的爱国主义者。”阿沛生前听到类似赞誉,总是一摆手:“我只是把家里事办妥当罢了。”
贵丰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